蛀牙前兆有哪些?蛀牙又該怎麼辦?若不積極處理,可能會造成嚴重的牙痛

28 十月 2022

牙醫為女生治療中

蛀牙初期會是怎麼樣?

蛀牙初期幾乎不會感到痛,蛀牙在牙齒表面上會呈現出小小白色或棕色斑點,尚未形成明顯蛀洞,這也許很難察覺,因此定期洗牙與檢查就十分重要。

蛀牙初期症狀說明

蛀牙不一定在一開始就有明顯感受,通常是很難用肉眼察覺牙齒表面的變化。當蛀牙發展至牙齒更深處一些時,牙齒可能會對冷熱特別敏感,甚至是食用甜食也會有感,在咬合時也會開始感到不適。

輕微蛀牙處理方式

輕微蛀牙時只有部分琺瑯質被侵蝕,牙醫師會清除牙齒上被蛀蝕的部分,再以填充物填補修復受損的地方。

判斷蛀牙的方式有哪些?

可透過以下症狀判斷是否可能蛀牙:

  • 牙痛
  • 牙齒敏感
  • 食用甜食,冷熱食物時,牙齒感覺不舒服
  • 牙齒表面出現孔洞
  • 牙齒表面呈現出小小白色或棕色斑點
  • 咬合、咀嚼時牙齒感到痛感

蛀牙嚴重程度

蛀牙可分為輕微、中度、嚴重,3種不同程度。

  • 輕微蛀牙:只有部分琺瑯質遭侵蝕。
  • 中度蛀牙:侵蝕由表面琺瑯質擴大至象牙質,且侵蝕範圍約牙齒面積1/4,受到刺激會感到不適。
  • 嚴重蛀牙:範圍經從象牙質深入到牙髓,此時開始有疼痛感,即便沒有刺激也痛。

容易蛀牙的原因有哪些?

很多人都遇過這樣的狀況,明明很努力刷牙了,卻還是蛀牙了。蛀牙的原因很多,也可能跟遺傳、基因有關係,也是為什麼部分族群特別容易蛀牙。除此之外也可能因為以下原因造成蛀牙:

  • 唾液較少:口水分泌比較少,牙菌斑可能會更快地累積。
  • 胃食道逆流或暴食:牙齒增加接觸胃酸的機會,酸性的口腔環境容易造成蛀牙。
  • 飲食習慣:喜愛食用碳水化合物,若口腔中糖分很高,久而久之就容易蛀牙。
  • 牙齒縫隙較大:牙縫較大更容易藏污納垢,就很可能造成蛀牙。

相關閱讀:牙縫大卡菜渣怎麼辦?

臼齒蛀牙機率比較高嗎?

臼齒相較其他牙齒更容易發生蛀牙,這是因為臼齒的功用主要是磨壓食物,咬合面在長年的使用上,更容易出現磨損產生細溝和凹痕。這些磨損處就很容易造成食物殘留,而且清潔不易,就容易導致蛀牙。

臼齒蛀牙處理辦法

很多人都會擔心,臼齒蛀牙是不是要拔牙?其實,醫生的處置方式與其他牙齒相同,都會先清除蛀蝕部分後,再使用補牙的方式來處理。若再嚴重一點才會需要抽神經(根管治療),並配合假牙套的處理方式加強對牙齒的保護,儘量保留著真牙。

發現蛀牙怎麼辦?

蛀牙跟羅馬一樣,都不是一天造成的,儘早發現就能儘早處理,讓傷害降到最低。因此若發現自己蛀牙了,就趕快去找牙醫吧!

蛀牙怎麼辦不看醫生可以嗎?蛀牙有可能自己好嗎?

蛀牙是不可逆的,不會自動好轉,所以發現自己可能蛀牙了,就快去給醫生檢查。平時做好口腔清潔,正確地刷牙與規律使用牙線,加上養成定期洗牙的習慣,避免發生無法挽回的狀況。

而且僅僅刷牙及使用牙線是不夠的,看不到的細菌仍然緊附在牙縫、臼齒等等口腔深處盲區。你可以隨身攜帶牙線,在用餐後去除較大的食物殘渣,回到家後使用沖牙機深度清潔牙縫,然後再使用牙刷與牙間刷來刷牙,就能達到絕佳的口腔清潔效果!

清理蛀牙會痛嗎?

基本上清理時會可能有些許不適感,但也不用擔心,一般來說不會到讓人真的疼痛。通常在補牙後的數天,也會有輕微的酸感,這是因為在處理過程中受到刺激後的正常現象。若超過一週或更長依舊感到疼痛不適,就可能會需要再次前往檢查了。

牙縫過大容易蛀牙

牙縫較大更容易藏污納垢,就很可能造成蛀牙,如果不是後天潔牙問題或牙周病相關的病因引起的牙齦萎縮問題,就有可能是天生牙縫偏大,其他治療方式都無法根治,你的困擾我們懂!歡迎使用Zenyum綻雅隱形牙套,無須昂貴的費用與頻繁回診,輕鬆幫你笑容升級,現在就先來進行免費線上評估看看吧!

在笑容上需要一點點的幫助?

讓我們幫助你開展追尋自信的旅程

擁有最整齊、最燦爛、最自信的笑容

Table of Contents

您可能也喜歡...

戴牙套會不會導致蛀牙、戴牙套蛀牙該怎麼辦?戴牙套會不會導致口腔有許多疼痛的狀況發生?在這篇文章中,我們將解答你的疑惑,告訴你在戴牙套時如何避免和解決口腔不舒服的狀況!
台灣人牙周病發生比例高達 80% – 90% 左右,不僅影響牙齒健康,也會影響牙齦和骨頭,卻往往容易被忽視。然而牙周病治療費用與時間,會隨著嚴重程度不同而有所落差,治療中所使用的牙材也可能會不在健保給付範圍中,產生需要自費的狀況發生,保險理賠的範圍也須視保單內容而定。
戽斗又稱作厚道,因為下顎較凸出而造成前牙錯咬與較凹的臉型。擁有戽斗臉型的人除了可能有咬合問題,也可能因為對外觀的不滿意而影響自身的信心,讓我們來聽聽廷亮美學牙醫診所 – 李豐任醫師,個人在臨床上對於戽斗矯正的看法!

探索更多類別

訂閱我

們的微笑電子報

接收最新優惠訊息,以及分享口腔護理相關知識

Search

免責聲明

此平台未以任何醫療行為為目的 (例:任何醫療狀況、疾病的檢測、診斷、監測、管理或治療),任何與健康相關的資訊不應被視為醫療建議,建議應以執業醫師診斷為依據。

搜尋

Subscribe

to our newsletter

Receive weekly product promos, information and oral care tips!